青協舉辦首個STEM國際研討會促進海外和本地學界互動交流 – 創意教育組

青協舉辦首個STEM國際研討會促進海外和本地學界互動交流

近年學校大力推行STEM(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數學)教育,加強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能力,鼓勵學生靈活應對日常生活難題。為配合STEM教育在本港的發展,香港青年協會日前首次舉辦STEM 國際研討會,邀請多位海外及本地學者,與過百位本地中、小學教師同場交流,分享STEM教學經驗,場面熱鬧。

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致辭時表示,該會創新科學中心致力培養青年對科學的興趣,啟發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、並學習解難能力。他期望是次研討會,讓學界深入認識本地和海外的STEM教育成果,有助其持續發展和推行。他感謝港科院院長徐立之,及中大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兼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沈祖堯為STEM 國際研討會作開幕演講。

英國人工智能專家、倫敦大學學院教授Rose LUCKIN曾獲選為「20位英國教育界最具影響力人物」之一。她在研討會上就人工智能(AI)及STEM教學,帶來了不少具啟發性的思考角度。她認為,建立AI平台可協助教師分擔職務,尤其在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,可實時收集數據,讓教師及早調節教學節奏,從而提升教學成效。她亦強調,在教學上使用AI收集、存取、分析及解讀數據等環節,均涉及資訊安全及道德的考慮,必須小心謹慎。

香港城市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林漢華表示,STEM的價值在改善人類生活的科技新發現,這些發現往往源於基本的科學研究。因此,STEM教學不應只是知識及技能培訓,更重要是培養背後的科學研究精神,誘發年輕一代對科研的好奇心。他以近年科學界聚焦研發的分子技術為例,科學家已製造了可在特定情況下移動的新分子,應用於開發微機械,開啟未來醫療發展的新方向。

初中階段開始打穩基礎
當日活動另一重點項目,是由開創全新教育模式「DreamStarter」的朱子穎校長擔任主持,邀請三位任教STEM學科的中學老師,分享校內推行 STEM 教育的心得。中華基金中學的鍾桌鴻老師稱,學校於2015年整合STEM及 Art、Reading & Writing,發展成 STREAM 理念。「學校舉辦STREAM生態考察旅行,加入英文、美術科等老師在行程前教授學生相關的寫作、攝影及設計宣傳品技巧,達至跨學科的學習成效。」

活用課堂知識創新發明
如何讓學生將知識放諸實踐?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的崔婉琪老師舉例說:「我們鼓勵學生靈活整合課堂知識,盡情發揮創意,例如以小組形式設計及製作各種科技創新系統發明品,迄今共創作及研究超過100個項目,部分更在公開比賽中勇奪殊榮。」

迦密柏雨中學的王子揚老師則以該校舉辦的年度盛事,STEM Week 和 Science Fair 為例,老師會採用「評量指標」(Rubric)作工具,以統一的評分標準評量學生的學習表現。「學生透過口頭及書面報告,或進行 STEM 設計創作等方式,將學習表現轉化成更容易訂定客觀標準的學習成效。」

青協創新科學中心每年舉辦多項科學工作坊、活動及比賽,為高小至高中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誇學科互動探究活動,以配合及豐富學校現行的課程。中心將於暑期舉辦以顏色科學、發明、工程及基因工程為主題的培訓課程,有關詳情請於五月留意網站公佈。

網站︰ccst.hkfyg.org.hk
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Rose LUCKIN、中大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兼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沈祖堯、港科院院長徐立之、香港城市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林漢華及青協總幹事何永昌出席STEM國際研討會,並向參加「香港學生科學比賽」的學生打氣。
倫敦大學學院教授Rose LUCKIN認為,未來要教導學生如何駕馭人工智能,而並非成為其競爭對手。
香港城市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林漢華,介紹多種運用科學原理所發明的先進科技產品及醫療技術,如何改善現代人的生活,讓在場老師也能輕易舉一反三,以生活實例提升學生對STEM的學習興趣。
朱子穎校長與韓國、新加坡、墨西哥及本地老師,分享STEM教學成果。